首页 / 资讯 / 正文

矿山生态修复专栏|惠工惠农惠生态

中国矿业报/王琼杰 0评论 2020-10-09

     中国矿业报首席记者  王琼杰 

      近日,《中国矿业报》记者来到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在圣水峪镇后等齐村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只见又红又大的苹果像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似珍珠般悬挂架上。而附近的湖面波光粼粼、白鹭旋飞、野鸭戏水、鱼儿追逐。如果不是周边还未整治修复的废弃矿坑来“烘托”对比,很难想象,这1300多亩湖光山色、满眼碧绿、鸟语花香、瓜果飘香的“世外桃源”,竟然是由该公司在昔日遍布尾矿废石的废弃铁矿坑和尾矿库上修复起来的。

      “近几年来,我们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扶贫为己任,探索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内首例非财政投资下的‘土地修复、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让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变成了绿水青山,还让其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带动了周边3个村庄200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该公司董事长孙泽岭指着身边的大片葡萄园自豪地说。

                                              修复为先  探社会资本矿山修复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持续高强度的矿业开发,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财政资金有限情况下,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而泗水县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局。

       据了解,泗水县原有采选矿企业200多家,多年的无序开采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耕地遭受破坏,既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又造成人地矛盾突出、农民利益受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2008年底,泗水县强化矿产企业规范化管理,对含铁辉长岩矿实施关闭,遗留下的几千亩含铁辉长岩滥采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以前这里到处是露天矿区,百余家选矿厂随意开采铁矿资源,矿坑密布、乱石遍野、尾矿遍地,水土流失严重,庄稼也无法耕种。”回忆起当年乱采滥挖带来的沉重灾难,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岱不堪回首。

       事实上,当地的小铁矿采选企业关闭之后,地方政府也曾利用财政资金对露天采矿坑进行了平整和复垦。然而,由于财力有限,整治的并不彻底。特别是因平整后的矿坑更便于非法采矿,经常是矿坑前脚刚刚平整完,一夜之间又被非法采矿者盗挖得千疮百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也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低质量高速度发展之路。该公司抓住泗水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立县”理念全面贯彻到“泗水实践”之中、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积极投身废弃矿山治理工作。他们经过深入调研、认真考察,并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于2011年启动了圣水峪废弃矿区的土地修复项目,秉承“土地修复、固废利用、新型建材、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原则,踏上了修复废弃矿山、发展生态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事实上,当地的小铁矿采选企业关闭之后,地方政府也曾利用财政资金对露天采矿坑进行了平整和复垦。然而,由于财力有限,整治的并不彻底。特别是因平整后的矿坑更便于非法采矿,经常是矿坑前脚刚刚平整完,一夜之间又被非法采矿者盗挖得千疮百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也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低质量高速度发展之路。该公司抓住泗水县委、县政府将“生态立县”理念全面贯彻到“泗水实践”之中、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积极投身废弃矿山治理工作。他们经过深入调研、认真考察,并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于2011年启动了圣水峪废弃矿区的土地修复项目,秉承“土地修复、固废利用、新型建材、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原则,踏上了修复废弃矿山、发展生态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望着那堆积如山的废石,踩着那尘土飞扬的尾矿砂,看着满目疮痍的山丘,深思熟虑的孙泽岭开始向科学问计,大胆提出了对矿山固废“吃干榨净、百分百利用”的循环经济新理念,与有关科研院所联手,全力开展工艺创新与技术研发工作,并投资1亿元完成了废矿高效综合利用技改和外矿同步加工工艺改造,建成了国内首创的湿法精细分级优质骨料生产线。该生产线全面改造升级后,每年可处理矿山固体废弃物600万吨,生产优质碎石骨料220万吨、优质机制砂300万吨、矿物质微分30万吨、铁精粉30万吨,复垦土料100万吨,修复土地200余亩。

       凭借着废弃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掘来的“第一桶金”,孙泽岭开始把主攻方向放在了矿区生态修复上和土地整治上:利用选矿产生的废泥改良土壤,栽植果树和种植花生、地瓜等农作物;对原来的尾矿库进行综合整治后,放入鱼苗、蟹苗,昔日废弃的污水坑变成了碧波荡漾、芦苇茂盛、野鸭成群的网红景区。

                                                     生态至上  创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以土地复垦为龙头,以生态重塑为主线,通过发展第二产业变废为宝,把资源吃干榨净,让荒芜矿坑变成平整肥沃土地,然后再通过发展农业来拉动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等第三产业。该公司开创的国内首例“土地修复、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新模式,通过对废矿区生态修复的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实现了自我造血、滚动发展,无需政府财政投入就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的该公司废弃矿坑整治现场,《中国矿业报》记者看到,原来随处遗弃和堆放的废石、尾矿等工业固废,经过除铁、深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高质量的砂石骨料;原先乱石成堆、满目疮痍的山坡经过平整治理,变成了良田和果园;以前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尾矿库,如今也变得清澈透底,引来了大雁等候鸟栖息。

     “生态+工业,培育循环工业体系,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合循环,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利用工业固废加工建材产生的效益,持续投资土地修复和生态观光农业,直至生态观光农业效益产出超过工业产业,最终替代工业产业,形成全新的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新型观光农业产业。”该公司董事长孙泽岭望着那一排排茁壮成长的果树和葡萄说道。

       尤其令该公司引以为豪的是,2017年4月,该公司的尾矿综合利用新型建材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并于2018年竣工投产。2020年9月26日,张家口市宣化区矿山生态修复河北惠丰项目开工奠基仪式举行,标志着该公司生态修复模式已从山东进军河北。

     “这片废弃矿山治理后的土地,栽植的地瓜富含维生素,又特别甜,很受市场欢迎。下一步我们不仅要围绕果树做文章,还要针对地瓜、西瓜等经济作物进行研究,多开发一些地瓜衍生产品。”孙泽岭笑着说。

     “资源综合利用和绿色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行动,惠丰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抓得很准。生态农业不仅要与地质、矿物紧密联系,还要与林业、农业部门联动起来,多开发一些环保型的地理标志产品,共同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提出建议。

                                                    扶贫为本  走生态产业兴农之路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最佳路径是生态+产业,形成成熟的绿色产业体系。该公司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实现了精准扶贫、生态扶贫。

     “我们生态园的玫瑰香葡萄去年每斤卖到30元,比市场价高一倍,仍供不应求。”生态园农艺师孙事园自豪地对《中国矿业报》记者说,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的葡萄绿色无污染,富含铁、硒等微量元素,个大肉厚、色泽鲜艳、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来采摘、观光的游客连年增多。

      据了解,该公司从2011年至今,已先后流转废弃矿区土地8000余亩,累计完成土地修复1500余亩,其中种植葡萄700亩,种植樱桃、苹果、有机蔬菜等400余亩,初步形成了以鲜食葡萄、酿酒葡萄为主,各类无公害农产品为辅,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基地。2018年,该公司收获有机葡萄30万公斤、地瓜10万公斤、蔬菜1万公斤,其他果品1万公斤,大闸蟹1万公斤,淡水鱼10万公斤。2019年,该公司进一步扩大生态养殖规模,仅大闸蟹就放养了40万只。

     “我们以每亩800元~10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流转来土地,经过治理后再返还给村民耕种。而许多村民情愿给公司打工种地,也不愿意自己耕种,这也为我们公司统一规划建设农业基地,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创造了条件。”孙泽岭说。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惠丰农业基地,正在田间管理的省级贫困村村民石士荣接过孙泽岭的话,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俺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惠丰农业,再到企业来上班,每年加起来能挣到2万多元,既能照顾家又脱了贫,比单独种地强多了。”
     “男人在车间上班,女人在生态园干活,如果两口子都在公司上班的话,一个月收入6000元不成问题。”该公司总经理徐桂振介绍,近年来,惠丰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到公司就业,帮助其提高收入,尽早实现脱贫。据统计,自2011年公司设立至今,累计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和工资8000多万元,累计缴纳利税7000余万元,泗水县圣水峪镇及周边村200多个受惠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圣水峪镇后等齐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该公司进驻后,村里有50多人在公司上班,仅工资这一块儿,每年一个村的村民就可收入100多万元,现在该村已摘掉了贫困帽。该公司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入选由国务院扶贫办、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征集的全球100个减贫原创案例。

      “像山东惠丰公司一样利用废弃矿坑修复复垦,把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做得这么好的非常少,希望惠丰农业经济循环发展模式今后能够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实在调研后表示。
      牛刀小试就大获全胜,进一步激发了该公司产业兴农扶贫的信心。随着复垦面积的增加,该公司计划将葡萄生态园以村企合作形式组建家庭农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提供最好的苗木品种,甚至为村里提供销售渠道,进一步带动周边百姓致富。

     “我们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接下来,公司将在泗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继续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脱贫相结合的生态脱贫新模式,坚持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有机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把生态优势科学地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带动地方百姓增收致富为目标,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孙泽岭自信地说。

矿山环境修复难,社会资本勇担当。荒山变成“花果山”,惠工惠农惠生态。该公司的矿山生态修复无疑为市场机制下矿山生态修复开辟了一条新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