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地矿院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7-29

  ◎  霍少孟

  编者按: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提出新要求,地矿院校与时俱进着力探索提升思政教育效能,有的专家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等现有场馆作用,科学规划、创新服务方式、数字化赋能、强化服务保障,还有的专家提出深挖地矿领域丰富的思政资源和红色历史,地质科学家的爱国奋斗故事,野外实践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坚实的生态保护意识等,以“多元融合”“主题+沉浸式”的方式呈现,并动态跟踪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实现精准“画像”,有的放矢地构建智慧学习空间。本期为此特别开辟思政教育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地质事业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前瞻性、战略性工作。地矿院校肩负着培养自然资源领域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其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关乎教育强国建设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就如何提升地矿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激发文化育人活力

  文化育人是最重要、最有效、最长远的教育手段。地矿院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及深厚的积淀,发挥出其在人才培养、情感激励、文化培育、职业认同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发挥院校文化的育人功能,理论研究是前提,要调动高校学科优势和智力优势,设立研究中心,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工作,不断增强院校文化的“学理根基”,更好地确定地矿院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发展方向。

  加大文化作品的生产及传播力度。文化产品是文化育人的必要中介。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重视做好“符号化”标签工作,加大对文学创作、影视创作、词曲创作等的支持力度。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地质文化教育,激发爱校热情、凝聚奋进力量,涵育时代新人。要重视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着力整合、利用、发挥好各种新媒体资源和传播介质,建设网络传播话语体系,把地质精神和院校文化传得更广、更深入。

  发挥校园景观育人作用。校园景观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要加强校园空间规划管理,通过校园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呈现涵育内容,将历史底蕴、思想内涵和艺术气息交融于校园各类设施,实现使用、审美和教育、引领等功能融为一体的和谐。要充分发挥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场馆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社区、教室、实验室、工作间等空间环境营造,让文化浸润融入时时、见于处处。

  发挥实践育人优势

  地矿院校由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除了课堂系统的知识训练之外,还需要与之匹配的大量野外专业实习。野外实习教学对学生而言既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也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更陶冶了地质报国的价值追求,实现了育德和育才的高度统一。

  加强野外教学思政设计。地矿类专业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和集体记忆,例如,赓续红色基因,地质科学家的爱国奋斗故事,强化在野外实践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生态保护意识等,要将其深入融入野外实习教学,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注重发挥实习基地场馆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党旗在野外高高飘扬”主题党日、实习风采展、院士报告会等思政教育活动,给学生留下宝贵和难忘的青春记忆。

  增强课外科研创新实践。地矿院校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瞄准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全国油气地质大赛等地矿院校特色赛事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重要赛事,构建“专业兴趣培养-室内基础培训-野外技能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科研训练模式,精心设计学生科技活动,支持学生开展科研立项,提升学生科研实践和应用能力。

  加强社会实践系统设计。为行业源源不断培养人才,是地矿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积极面向行业,打造学思践悟地质精神的“大思政课”,一方面,坚持引导学生深入行业,在艰苦地区、科研前沿、生产一线、国家能源战略重大工程中,强化行业情怀、专业自信和强国志向;另一方面,推进行业走访与公益实践、红色研学、社会调查等一体开展,引导学生在基层一线体察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增强数字育人赋能

  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占据了主动。地矿院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要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拓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政教育传播的形式和载体,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增强思政工作队伍数字素养。要把数字治理能力作为地矿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配置流程优化、数字创新和技能培训等为着力点,加强“数字思政”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展多形式学习培训,完善相关制度配套,切实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数智转化水平、平台运用思维、媒介传播素质、网络安全意识、数字伦理修养,营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生态。

  推进数据集成与智慧决策融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助推下,对教育大数据进行挖掘、开发与应用,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决定教育数字化水平的关键。地矿院校要准确把握大数据技术具有更强的洞察发现力、流程优化力和决策支持力的特点,统筹数字资源规划建设,建立充分反映学生状态的“大数据中心”,系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发展、科技创新、奖励资助、实习实践、公益服务、生活轨迹、行为规范等在内的“成长档案”,动态跟踪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实现精准“画像”,为更好地驱动思政教育精准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

  促进数字供给与价值引导融促。学生是地矿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数字智慧平台,推进“数字+资源”“数字+管理”“数字+服务”集成管理,使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实现“一站式”“一键化”“一网办”,提高管理育人效度和服务育人温度。地矿院校要加强数字化内容创作,在议题设置、形象塑造、态度表达、互动方式上主动贴合青年群体的数字文化消费习惯,实现数字内容向思政产品的有效转化。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