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向“新”蓄势 向“质”攀升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1天前

  向“新”蓄势 向“质”攀升

  ——洛阳钼业矿山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侧记

  ◎  王海波

  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推广运用上。而“五小”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破解生产难题、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培养工匠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洛阳钼业矿山公司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创新领跑新赛道

  这天的凌晨5时11分16秒,洛阳钼业矿山公司技术中心的智慧矿山一体化管控平台,监测出群英公司37716号车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现象,该平台和生产技术中心管控端同步预警,当班生产调度郭鹏举在第一时间责令驾驶员立即停车休息。

  这是该矿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建设的智慧化平台。此平台成功实现了疲劳驾驶监测、超速监测、全方位边坡雷达监测、无人机巡查以及入侵监测预警,有效遏制了车辆事故、地质灾害、设备越界、资源流失等安全生产风险。

  该平台还将安全、环保、生产、设备、能源、安保等相关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监测数据、报警数据、视频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同一界面可视化、多维度的展示。平台可对铲装、运输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数据指标、重大灾害监测、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监测等核心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可以与“人、地、物、事”多源数据进行智能化关联。

  今年,由该矿牵头编制的《河南省非煤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已通过评审,新4#碎矿站和2#碎矿站入矿粒度监测系统实现常态化运行,碎矿站因大块出现卡堵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善。另外,该矿生产服务车辆实现了定位管控,车辆运输路径完成了自动规划功能。同时,洛阳钼业矿山公司建立私有云平台,以提升服务器算力,确保生产管控系统等关键业务不间断运行,进而减少因网络故障导致的生产损失。

  在日常生产中,三道庄钼钨矿区承担着该矿向下游选矿单位供应矿石的任务,这使得实现均衡供矿变得更加困难。为应对这一挑战,该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无人和普通作业装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该公司根据露天开采的工艺流程和空地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开发了包括无人机动态建模、多金属多目标配矿、装运卸智能调度以及生产数据智能分析与管理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新型现代露天矿智能生产管控决策系统。其中,露天开采一体化设计软件将高效、直观、精确的实景模型融入采矿设计和生产管理,并结合高频次更新的无人机航测模型、生产管控电子围栏、小单元配矿功能,使铲装品位与配矿品位保持高度一致,有效减小供矿品位的波动。

  针对矿岩界线及品位变化明显的区域,该矿在穿爆环节实施分穿分爆。在爆破后,其通过高精度RTK现场放线区分矿岩界线,实施分铲分运。此外,该矿还通过精细化配矿,保障供矿质量稳定,为选矿单位回收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以管理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洛阳钼业矿山公司教授级高工、副经理王洛锋表示。

  “五小”激发大能量

  洛阳钼业矿山公司各区域岩性及可爆性差异较大,为改善爆破效果,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探索,对围岩预裂护帮和坚硬难爆矿岩控制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该矿建立了矿山岩石数字库,并构建各分级爆破效果质量评价系统,这使得正常台阶生产爆破大块率降低20%~50%。此外,据统计,该矿前三季度共节约爆破成本110余万元。而实施的“基于水压爆破优化装药结构”项目,则有效改善了水孔爆破效果,前三季度共节约成本20余万元。

  在提升爆破效果的同时,洛阳钼业矿山公司也面临着爆破处理大块岩根的挑战。由于穿孔方向不固定,充填存在一定难度,在使用金属工具时,极易引发意外爆破事故。为确保爆破作业施工安全性,该矿技术人员通过特制的防静电、绝缘充填器,消除安全隐患。

  另外,三道庄矿区在上世纪从事坑采时曾留下大量采空区,因此,在转为露采作业后需进行崩落处理。在空区扫描过程中,探测孔不仅较深,还会受到探头、探杆和探测电缆重力的影响,导致作业效率降低,且稍有不慎,还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损害。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安全,技术人员发明了空区探测三维扫描自动升降器,只需在空区扫描中把自动升降器放在探测孔位置接通电源,操作人员就可在安全区域操作探测杆等,轻松完成采空区扫描。

  与此同时,由于难选矿石的性质不稳定,破碎后粒度差异较大,这导致在放矿过程中矿石的流量和流速不稳定。而过量的矿石落入皮带上,会对皮带造成损伤,并带来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碎矿车间的生产骨干设计并制作了放矿漏斗电动流量调节器。操作工可以在操作室内随时进行远程控制,调节矿石的流量,减少因落矿过快而对皮带造成的冲击,从而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遵循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规律,并精准施策,才能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洛阳钼业矿山公司职工自主实施的“五小”创新项目共34项。其中“可移动式变速箱升降拆卸平台”等10个项目获得洛钼中国区“五小”创新奖励、1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

  “下一步,洛阳钼业矿山公司将继续加强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完善‘五小’创新成果交流,并健全以岗位创新、班组创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工作体系,为推进转型升级再立新功。”该矿副经理、工会主席刘伟杰表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