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沙的花好月圆
◎ 贾 煜
我来自龙门山一侧的砾岩层,因盆地沉降中心发生迁移,便随着岷江多条河流的散流水系,来到了宽广的成都平原。位于龙门山脉与龙泉山脉之间的成都,冥冥之中被两山的形态塑造了城市格局。这是一座棱角分明的平原城市,大概以28度的倾斜,向东歪横着,而我恰好就落在这有角度的地层里。
成都的土壤与别处不同,其黏土是晚更新世的堆积物。初到时,我不太适应黏土的环境,只因其中含有的砂砾稀少,似乎与我格格不入。然而,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我慢慢融入了黏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记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一条地铁线动工了。当第一滴水珠喷洒而出,无数水珠串联成线,形成一片朦胧的水雾时,我看到围挡顶端的小喷头制造出的月光般的浪漫。雾珠的步态很轻柔,我能听见它们带着金属般韵律的脚步声;机器小心翼翼地低鸣,在众多声音交织之后,我开始享受一曲丰富的交响乐。
成都的雨也是轻柔的。在葱郁的林木间,雨如柳丝般柔和地飘洒。当我仰头张望,觉得城市仿佛被笼罩在雾湿的幻境中,静谧而悠远。雨过天晴,在阳光下,城市从幻境中走出来,目之所及,典雅的古楼、硬朗的高厦、幽静的公园、清澈的河流……相互映衬,红黄蓝绿相互交织,让城市变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魔方,更像是一件被大自然精心打磨雕饰的艺术品。这座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滋养着一方土地、文化和文明。连天空的云鳞,也因水而生,氤氲迤逦,层层叠叠。穿越时空的雨,汇聚于河流,将我温柔地裹挟着,顺流而下。从大禹治水,到城区河流治理,再到环城生态带建设,历经千年,我始终追寻着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融的成都。
成都环城生态带 吕文奎/摄
城市的地铁建设如火如荼,我在不停地翻卷中,又跟随地下水淌过的路径,来到锦江河畔。一拨又一拨像水精灵般的白鹭,在古筝般的风声伴奏下,于水中或水面穿梭、飞翔。每当日落时分,天边的红霞里便有种类繁多的鹭鸟翩然飞舞,而两岸的古朴街道,都化作黛色的剪影,映在鎏金溢彩的夕阳中,勾勒出城市与天地交汇的空间感,抽象而又具体,繁复而又简洁,多情而美丽。
我被一只白鹭的羽毛托起,第一次俯瞰大地。我看见风中低语的鲜花,树叶滑落的水潭,铺满绿苔的石阶,嬉闹玩耍的孩童……我看见河堤蜿蜒出城市的故事,时间在生活的烟火中流逝,还感受到霓虹凝思深夜的含蓄,以及白日余热褪去后呈现的岁月寂静。我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露出朦胧的弯月;再一仰头,晨光四起,一排巍峨雪山从云雾中的晴空显露出来。那种旷远、瑰丽和壮美的景象,是成都独特的一个横截面,从古蜀至今,它都未曾随时间消逝,反而在一个又一个清晨,拉开天幕,娓娓诉说这座城得天独厚的传奇韵味。
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 刘建龙/摄
在白鹭的羽翅上飞翔,每一天都像是来自成都的邀请,我欣喜地接受着这座城市带来的如大自然般的纯真。我学着古寺里的人,虔诚地向曙光女神祭拜,希望能结束长达千年的流浪,在这片土地的某一角落定居,就像镌刻铭文的石碑,可以庄严肃穆且永久耸立。
风将我从白鹭羽翅上吹落,却让我飞得更高。我发现城市浩瀚无比,比过往的年代更为广阔。楼阁房舍鳞次栉比,街道路桥纵横交错。如蚁的人们熙来攘往,巧妙地从各自身边绕过,忽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一串串汽车首尾相连,秩序井然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行,忽而又有车辆出列改道,朝另一方向飞驰;醇厚古朴的寺院格外醒目,在市井之中却又不舍远离尘世,吸引着男女老少汇聚;老人成双成对地缓缓前行,时髦女人推着婴儿车,婴儿只顾酣睡……在岁月的长河里,我所见的人群中,出现最多的便是老人与婴儿,他们是人间生命历程的某种象征,来路与去向都透着神秘——那是一种我理解不了的神秘,也是成都这座城来路与去向的神秘,仿佛时光孕育着新生命,从雪山脚下缓缓而来,生生不息。
成都的上空,总有缕缕清茶的香气萦绕,我呼吸着带着茶香的空气,甘甜清凉,似乎与以往年代的味道截然不同。每一个年代都孕育着属于它们的生命,也诞生适合生命的环境。而成都千年来的环境隐匿在每一朵花、每一滴水、每一叶茶、每一丝空气中,在蓝天下它们有些许羞涩,但在夜色中,却化身为鲜活的星星,向城市闪烁着暧昧的光泽,暗示这里是万物灵魂的安身之地。
浣花溪公园内写生老人 吕文奎/摄
我飘落在一片竹叶上,被其下露天茶馆浓郁的茶香包裹得更严实了。那些悠然自得的茶客,在岁月静好中看着时间慢慢流逝,奢侈地享受着在其他城市最昂贵的东西,而在成都却并非如此。因为在这里,时间就像是穿着旗袍的女子,让人不得不坐下来,捧一杯盖碗,细细品味那份纤美与韵味,仿佛正是这旗袍般的融洽,也正是古都韵味与现代风貌共存的和谐,恰好契合了成都绿色的意境与生态的隐秘。
在我流转的大地上,厚层被水流切割,地貌出现无数新的褶皱,没人知道它们究竟有多少;在我吟诵的城市里,地层被文明切割,地面出现更迭的年代,没人知道它们历经了什么。而我是幸运的,从龙门山辗转来到成都平原,目睹了这座城千年的变迁,最终乘竹叶而下,落入土里,与它化作土壤肥料,成为春泥的一部分,从此开启护花护绿的旅程。
不再随波逐流。我深深扎入成都的土地,生命也因真正融入一座城,有了特殊的意义。尽管曾经我有过些许遗憾,但若干年后重新审视,我才突然发现,即便每一段路途都充满了蜕变的惊险,那却是生命的一种张力。不管它承载了多少时光变迁,多少兴衰沉浮,多少风云变幻,最终都将留存在成都的呼吸中,幻化为花好月圆与永恒的颂歌。
(作者简介:贾煜,青年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