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又见桐花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4-09

  ◎  张保泉

  春天里,各种花儿竞相绽放。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白的梨花争妍斗艳,纷纷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而我,却满心期待着桐花开放。那一树繁花,像无数个小喇叭,似乎在奏响春天的乐章。

  桐花是清明节的节气之花。《周书》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 ,这奠定了桐花作为清明之花的地位。宋朝吕原明的《岁时杂记》总结了相沿已久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其中清明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所以,桐花是清明的征兆和标志。

  上下班的路上有几棵桐树,总是静静地立在那里。每次路过,我都会瞅上一眼,看看桐花开了没有。杏花落了,桃花谢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桐花开了。那一树粉色的小喇叭,开得明艳而热烈。我欣喜地走上前,把触手可及的桐枝拉到鼻边,轻轻一嗅。一股清香顿时沁人心脾,让我心旷神怡,沉醉其中。微风吹过,花儿摇曳,传来沙沙的声响。几朵桐花仿佛知晓我的心意,从枝头飘落,落在地上,落在我的肩头,更落在我的心里。

  我从地上捡拾起一串桐花带回家。儿子正在玩陀螺,我便把他叫过来,说要和他一起玩。儿子立马来了兴趣,问我的陀螺在哪里。我晃了晃手中的桐花,告诉他我要亲手做一个陀螺,不过这个陀螺叫 “碾碾转”。

  我回忆着小时候制作“碾碾转”的步骤,让儿子先把桐花的底托和花朵分离。儿子照做后,正要把花朵扔掉,我连忙阻止,拿起来噙在嘴里,用力吮吸了几口。儿子疑惑地看着我,问道:“爸爸,你在干嘛呢?”

  “我在吸里面的桐花蜜,可甜了,你要不要也试试?”说完,我递给儿子一朵桐花。儿子看了看我,半信半疑地把桐花放在嘴里,小心地吸了一口,惊讶地说:“还真有点儿甜!”接着便用力吮吸起来。

  把桐花底托上的三角形花瓣掰掉,一个小陀螺就做好了。我和儿子展开比赛,看谁的陀螺转得最快、持续时间最长。陀螺飞速旋转着,院子里回荡着我们欢乐的笑声和叫声。我的思绪也飘回到过去的岁月。

  家门前原来有棵梧桐树,是我上小学时母亲种下的。母亲说要让我和它比一比,看谁长得快。我把那棵桐树当成自己的伙伴,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给它浇水。后来,它不断长高长大,枝繁叶茂。每次我回家,远远看到它在风中摇曳,就像在欢迎老朋友。

  桐花开放的季节,满院都弥漫着桐花香。我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坐在桐树的阴凉下,听母亲讲过去的故事。我们还会去吮吸桐花的花蜜,用桐花的底托制作“碾碾转”,比赛看谁的转得又快又好。每次比赛结束,获胜者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会挑选一些桐花,洗干净后给我们做桐花馅的饺子。每次母亲做的桐花馅饺子,我都能吃上一大碗。那口齿留香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现在生活好了,已经很少再吃桐花馅的饺子了,但那特别的味道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间,挥之不去。

  唐朝白居易有诗云:“春令有常候,清明桐花鲜。风慢日迟迟,游丝冉冉起。” 描绘了桐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美丽景象。闭上眼睛,那一串串桐花仿佛如花海般绽放在枝头,装点着天空。很多次,我幻想自己也化身成一朵桐花,吹着喇叭,自得其乐。

  遗憾的是,家门口的那棵桐树由于根基太大,影响到老屋的根基安全,父母忍痛把它卖掉了。当我回到家,看到门前光秃秃的,再也没有了鸟儿的歌声,也没有了那一树繁花,心里空落落的,就像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弄丢了童年的一段美好回忆……

  走在路上,偶遇桐树时,我总会驻足与它对视,和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何谢浮云心,不与世事染” ,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这两句诗。桐花多生长于乡野之间,不攀附、不争宠,日夜挺立在那里,展现着自我的风采。这种超然脱俗的品格深深影响着我,让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葆初心,做好自己。

  周末回到家中,母亲不知从哪里摘来了一些桐花,说要晒干后给我煮水喝。我心里纳闷,母亲怎么知道我对桐花有种特别的情愫呢?哦,知子莫若母,母亲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母亲不正是我心中那棵最美的梧桐树吗?

  母亲告诉我,电视节目里的专家介绍说桐花含有大量维生素,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清热解毒去火的作用。母亲还着重提到,梧桐花里的成分有降血糖的作用,同时还能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原来,我身体上的这些小毛病,母亲一直都记在心里。

  “用梧桐花泡水喝能镇静安神,还有润肺排毒的功效,对咽喉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你整天上课,要注意保护好嗓子。”母亲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里早已湿润一片。

  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无论何时,我都有母亲这棵梧桐树可以依靠。幸福慢慢弥漫开来,幻化成一朵朵桐花,开在春天里,也开在我的内心深处。

  “快来看!”母亲叫我到院外,指着那棵被锯掉的梧桐树根部。我惊奇地发现,从根部又生出了几支新苗,嫩绿的叶片焕发着生机,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美丽。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