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推进机制砂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必然选择——中国砂石协会专家解读《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矿业报/王琼杰 0评论 2020-04-03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门和单位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为让政府相关部门及业内人士更好地理解文件精神和贯彻执行,中国砂石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指导意见》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日前,《中国矿业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等有关专家。

《中国矿业报》: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制砂石?

协会专家:推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由于天然砂石资源有限,无规划、不科学的开采天然砂石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推动传统砂石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迫在眉睫。高质量发展机制砂石将成为新时代砂石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现代化机制砂石标准化工厂生产的优质砂石骨料,其品质已达到或超过天然砂石的品质。我国于1952年在北京南口采石厂筹建第一条机制砂石生产线,开始规模化生产机制砂石,并于1958年首次大规模应用于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后来的猫跳河大坝、三峡大坝、京沪高铁、雄安新区、北京夏季奥运会、北京冬季奥运会、北京副中心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地铁、高速、高档写字楼等建设项目都使用了机制砂或机制碎石,且效果良好。

三是机制砂石工业体系基本完善,正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质量管控日益齐备,机制砂石产量、质量、价格稳定,能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四是机制砂石产业可带动资源勘查、采矿、爆破、矿山运输、砂石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检验、教育、培训、人才输出,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智能制造和智慧矿山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创造相关工业产值高达数万亿元。机制砂石已经成为经济稳增长,保障新基建发展的“发动机和增长极”,起到发展壮大制造业、培育稳定持续税源,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关键支撑作用。

五是“中国砂石”已成长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机制砂石势在必行。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应用机制砂石的市场,每年使用量约200亿吨,产值2万亿元,约占全球的一半。经过40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的机制砂石规模和效益已跃居世界第一,自主创新了一批新型实用技术。世界砂石看中国,中国砂石工业已在世界砂石工业处于重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和新基建的提速发力,中国砂石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中国矿业报》:如何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

协会专家:近年来,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兼顾、疏堵结合,整治和规范砂石资源矿山开发管理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受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关闭和淘汰落后的砂石企业和产能等因素影响,多地砂石供给紧缺、价格飞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面对各地砂石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确保国家和各地基建投资形成实物量,保障供给至关重要。其途径主要包括: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促进现有机制砂石矿山企业达产;对已经关停的砂石企业,经过合法重组和整改后,加快投入生产;对矿业权即将到期的砂石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矿业权期限,并批复相应的砂石矿资源,依靠原有生产线设备生产砂石骨料;鼓励利用尾矿、废石生产机制砂石;积极投放砂石采矿权,加强资源丰富地区和需求量大的地区的衔接。对小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布局大型砂石生产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装饰石材矿山、铁矿、有色金属矿等产生的尾矿、废石生产机制砂石骨料;针对我国机制砂石产能充足地区,如河北承德、唐山,贵州等地,加快建设机制砂石运输专用通道,扩大砂石销售途径,促进当地企业释放产能。

在保障供给的同时,还应关注机制砂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国家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绿色矿山,注重科技创新等,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矿业报》:为什么要加快形成机制砂石优质产能,又如何实现?

协会专家:当前,机制砂石骨料正迅速替代天然砂石广泛用于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尚有部分企业机制砂石的质量指标较差,表现为:粗骨料(石子)颗粒形状差,机制砂存在着级配不良、石粉过多、粒形不好的普遍现象,甚至还有风化砂混入砂石供应链的情况。由于高品质机制砂石比重还偏少,低品质的机制砂石大量供应建设市场,影响着混凝土性能,甚至严重威胁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目前,使用机制砂的混凝土企业大都是天然砂与机制砂混合使用,主要原因就是机制砂部分指标未达标,但随着天然河砂的品质和供应量的持续下降,这一矛盾日益凸显。现代混凝土是以大流动性为主体,预拌混凝土首先要满足的就是可泵性能,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浆体大流动,不离析、不泌水。而且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对砂石骨料产品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好的砂石骨料,就很难稳定生产质量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更不要说生产高性能混凝土了。所以加快形成机制砂石优质产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客观需求,是保证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前提条件。

要尽快实现机制砂石优质产能,主要途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门槛。在大中型砂石加工生产基地的布局、审批和验收中,要求具有生产高品质骨料的能力和水平;在砂石行业企业资格评价、认证等工作中,将优质产能要求列入条款。技术依据是T/CBMF38-2018 T/CAATB001-2018《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或JG/T568-2019《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

二是优质优价。为鼓励不断提高高品质砂石骨料产能和比例,必须落实、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和氛围,各地区在形成砂石骨料指导价格和工程造价砂石骨料价格依据等方面,应按照优质砂石骨料和普通砂石骨料两级分别对待,体现砂石骨料产品优质优价的原则。

三是政策鼓励。对于生产高品质骨料的企业,在采矿权审批和延续、土地、物流、资源等要素保障和企业表彰、奖励、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和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砂石生产企业转型升级,走品牌化建设之路。

《中国矿业报》:怎样加强行业和区域统筹协调,优化机制砂石产业规划布局,以避免大起大落?

协会专家:为贯彻落实十部门《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应加强行业和区域统筹协调,优化机制砂石产业规划布局,尤其是重点区域,避免需求平衡大起大落,通过规划空间引导,有效指导砂石开发布局,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一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布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地区资源禀赋条件,结合砂石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和运输半径小等特点,优化区域布局或跨区域协同保障资源供给,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是强化规划顶层设计,规划建立大型机制砂石工厂和大型优质原料矿山基地,保障高品质机制砂石稳定供给和优质矿产资源的需求。投资建设需要统筹考虑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交通物流等因素,按照安全、环保、功能区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体系。重点区域在做好本地区规划平衡的同时,加强与其他省份的联动。到2025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城市群、省会城市周边、长江中下游水道及货物运输铁路沿途,规划建设20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大型机制砂石生产工厂。同时,配套规划建设20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原料矿山基地。通过规划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全国大中型砂石原料矿山和大中型砂石生产工厂比例达到40%。市、县区域合理布局服务当地的砂石加工基地或集散中心,支持大型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新的优质产能,保障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重视资源规划与产业政策的科学衔接。以往砂石骨料原料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体现不够,致使近几年砂石原料矿山在环境和资源政策约束下,遭遇长时间的无差别停产、整顿、关闭,造成砂石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波动巨大,导致砂石生产企业、混凝土生产企业、基本建设项目受到严重影响,引起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应对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向大型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矿产资源政策和管理方式亟待调整,强化规划执行力度,延长采矿权设置时限,扩大资源储量供给,坚定企业绿色矿山和绿色工厂投入的信心。

《中国矿业报》:为什么要建立健全砂石工业标准体系,提升质量和安全管控水平?

协会专家:一是机制砂石已成为砂石骨料的主要产品,机制砂石产业已发展成为独立工业体系,但目前机制砂石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离工业化生产要求、下游产业发展需求、循环经济构建需要等都有所差距,亟需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因此健全砂石工业标准体系,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标准体系健全、先进,砂石产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支撑和保障工程质量。

二是高水平的质量管控是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砂石行业已经进入大矿时代,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提升产品质量是头等大事,骨料品质决定混凝土品质,混凝土品质决定建设工程质量;砂石骨料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监管尤其重要。没有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严格管控措施,砂石产业就谈不上健康发展。

三是2019年砂石行业颁布了《机制砂石生产企业实验室基本条件》标准,目前各企业正抓紧进行实验室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这对于砂石产业发展是基本要求。所以质量管控的提升是砂石行业的迫切任务,也应该列入规划、设计与验收的要求,并作为企业资格和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应鼓励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产品质量档案制度。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在机制砂石行业质量管控过程中的应用。持续优化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全面提升质量和安全管控水平。

《中国矿业报》:如何发挥大型砂石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协会专家:当前,机制砂石行业发展在诸多方面需要引领示范:一是绿色矿山建设要示范引领;二是产品质量规范提升要示范引领;三是行业的智能制造要示范引领。而这些“引领示范”必须依靠大型砂石骨干企业。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在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大型砂石骨料企业更多的支持,同时要求其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矿区等方面狠下功夫,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向公众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型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建议政府综合运用引导、市场调节等手段,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整合等方式,对现有砂石资源矿山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着力打造开采规范、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集约高效的大型矿山企业。

《中国矿业报》:为什么要推进砂石资源整合重组,坚决淘汰生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风险较高的小散乱砂石企业?

协会专家:对传统的砂石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重组,不仅有利于政府管理,还有以下诸多好处。

一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小散乱砂石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环境,对这部分企业依法停产整治或关闭,提高矿山开采规模及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安全生产条件、增强行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二是有利于砂石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实施整合重组、改造机制砂石低效产能,提升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打造管理先进、装备精良、质量可靠、本质安全、环境优美、品牌突出的跨区域砂石企业集团,有利于大型砂石企业集团开展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与装备、建工、水泥、混凝土、物流等企业协同发展。

三是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培育大型砂石企业集团,以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促进机制砂石企业和下游用户紧密衔接,加快发展高品质机制砂石及特种砂石骨料产品。推动机制砂石、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酒店、生态旅游一体化生态区建设,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机制砂石产业新业态。

《中国矿业报》:如何降低或消除扩大产能后带来的产能过剩风险?

协会专家:合理布局,完善供给体系。以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布局,整合优质砂石资源,投放大型砂石资源采矿权,建设大型砂石骨料生产加工基地,必须确保重点项目砂石资源的供应,完善配套运输体系,加强运输保障,推进“公转水”“公转铁”,建设专用码头和专用铁路线,对年运输量大的机制砂石企业,应按规定建设铁路专用线。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实现各区域全覆盖的供应体系。

各地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管控好当地的砂石资源,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做好市场预测,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量,合理投放可开采资源;同时要培育优秀的、有社会责任感、能保护生态环境的砂石骨料企业,这样既能扶持重点砂石企业,又能有效遏制盲目跟风的势头,避免形成局部地区产能过剩。对砂石矿山企业而言,应当开发中高端砂石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化市场预期研判,化解产能过剩风险。

《中国矿业报》:地方政府对《指导意见》如何加强保障力度?

协会专家:各地政府应调整优化砂石开发布局,提高产品保障能力,打造绿色矿山,推动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严格准入,坚持转变方式,坚持改革创新;四化目标:集中化、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前提下加强合理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以及物流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核定县级城市、地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机制砂石企业数量,鼓励征求行业协会等智库意见,新增产能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吨/年。全面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重组整合、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依法依归开采,打击非法乱采乱挖,约束行业自律。原则上:

一是规划先行。各地方政府要把砂石资源列入本级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重要内容,调整优化石矿开发布局,提高砂石产品保障能力。要根据当地砂石市场需求,统筹考虑石矿资源禀赋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环境保护要求、安全生产条件、交通运输状况、市场供给覆盖范围等因素,划出砂石资源集中开采区,合理确定砂石产能和供给规模,科学设置砂石资源采矿权,预留开发空间,保障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砂石资源的合理需求。

二是生态优先。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坚持“集中化、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为目标,提高准入门槛,科学设置矿山个数及企业规模,建设砂石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基地。

三是保护优先。各地方政府要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从源头抓起,全面推进砂石资源整合,推动砂石产业转型升级,规范砂石市场秩序,坚决关闭取缔规模小、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等的“散乱小”企业,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破坏浪费资源严重行为,确保砂石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政策到位。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 要求 ,加快开展砂石土采矿权的“净矿”出让方式。给予合法规范的机制砂石建设用地、企业信贷,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政治荣誉,以及评选表彰、各级领导对口帮包(扶)、优先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综合政策激励措施并落实到位。鼓励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稳定持续税源。

五是保障生产。对于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协会认定的机制砂石示范基地、国家级协会组织认证的绿色生产和绿色运输等绿色认证等机制砂石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环保、检查等日常监管检查中给予区别对待,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保障机制砂石示范企业正常生产,进行差别化对待不随意停产限产。给予企业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橙色及以下管控期间的差异化管控,不采取“一刀切”的管控措施。

《中国矿业报》:如何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技术支撑作用,推进政策落实?

协会专家:中国砂石协会等行业组织应积极宣贯《指导意见》内涵和文件精神,向政府反馈企业在执行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协助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制定政策。推进行业从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的转变,做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协助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为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政策法规支撑。

二是产业布局。参与并指导全国各地的机制砂石产能规划布局工作,形成上下统一,全国一盘棋的工作局面。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与协会建立联动机制,相互配合,了解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将《指导意见》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政府的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撑。

三是编制标准规范。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组织专家制定修订行业标准,构建行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引导和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四是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引导,树立行业示范,宣传典型示范企业案例及相关做法,积极推广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等,加快砂石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砂石行业,合理布局砂石产业,避免市场无序竞争,把政策落到实处。

五是技术支撑和管理培训。组织实施专项培训,宣贯《指导意见》文件内容。分地区为企业解读《指导意见》深刻内涵,使《指导意见》得到有效实施。发挥专家委员会的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各地政府和会员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业咨询和技术支撑,做好评估认证管理、学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为行业培养懂政策、知行业、有技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此外,协会还要在激励行业创新,推广以自然资源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为代表的行业先进技术,加快行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以及在加强统筹协作,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等方面发挥作用。

来源:中国矿业报

首席记者/王琼杰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