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卫星互联网入围“新基建”,入场布局的巨头都有哪些?

界面新闻 0评论 2020-05-07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彭强

4月20日,在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卫星互联网首次明确入围“新基建”。

据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会上介绍,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据伍浩介绍,国家发改委将和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推动“新基建”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优化政策环境,抓好项目建设并做好统筹协调。

卫星互联网确定入围“新基建”范围后,卫星互联网概念股走强,多家相关公司股票股价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中国卫通(601698.SH)涨停,中国卫星(600118.SH)上涨7.83%,华力创通(300045.SZ)上涨5.25%,北斗星通(002151.SZ)上涨4.5%。

此外,航天信息(600271.SH)、四维图新(002405.SZ)、航天电子(600879.SH)、航天发展(000547.SZ)均有小幅上涨。

卫星互联网,指的是利用大量的卫星组成通讯网络,利用卫星通信覆盖面广、容量大、不受地域影响等优势,有效解决边远、分散地区以及空中、海上用户的互联网服务问题。

上世纪80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著名的“铱星计划”,计划用77颗近地卫星组成星群,让用户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此后,又有多家公司提出类似计划,但最终都未能维持下去。

2015年,埃隆·马斯克正式提出“星链计划”,计划在2019-2024年间发射约1.2万颗卫星组成“星链”网络,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服务。 

2019年5月,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用猎鹰九号火箭将“星链计划”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截至2020年3月,SpaceX已成功将第六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

2015年,国内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提出自己的低轨通信项目“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这两项工程均在2018年底发射了自己的首颗验证卫星。

鸿雁星座计划由30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将组成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

中国航天科技的下属上市公司包括中国卫通、中国卫星。

中国卫通专门从事卫星运营服务。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

中国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第五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主要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集成、终端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等。

除国家队外,中国也有民营航天公司进入卫星通信领域。

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发射其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该卫星可通过卫星终端为用户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计划用72颗卫星,构建低轨物联网星座。按照计划,九天微星的物联网卫星星座,将在2022年前完成部署。

除上述公司以外,亚马逊、维珍银河、可口可乐、高通、波音、三星等巨头也开始了该领域的布局,行业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