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将有章可循

中国矿业报/张丽华 0评论 2020-05-12

《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即将印发

中国地质学会会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编制《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并将于近日正式印发。此举旨在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新时代地质工作转型发展,促进地质文化村(镇)建设,规范和加强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管理。


地质文化村(镇)是指依托地质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建设地质文化村(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是落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地质文化村(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分为“地质+生态旅游”“地质+生态农业”“地质+自然教育”“地质+生态康养”“地质+创新创意”以及“地质+综合服务”六种建设模式。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主要包括选点论证、调查评价、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建设实施、申报与评审授牌等环节,各环节须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中国地质学会编制印发的《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相关技术方法和建设标准开展。通过评审的村(镇)将由中国地质学会授予地质文化村(镇)牌匾和证书。

天然富硒土地是指含有丰富天然硒元素、且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要求的土地。开展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工作旨在助力富硒土地开发利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和加强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管理。拟申报认定和标识的土地须符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D2019-10)》标准要求。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工作主要由县级申报、省级推荐和专家评审认定等环节组成。通过认定的天然富硒土地将由中国地质学会和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颁发具有统一编号的天然富硒土地标识授权使用证书。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