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坚守,是一种责任

中国矿业新闻网 0评论 2020-07-14

江西省地矿局2020年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工作会近日在该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2019年度,赣南队实现地质找矿及科研经费8164万元,地勘主业完成收入近亿元,保持连续11年地勘经费超过5000万元。就此记者对赣南队进行了深入探访,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

执着追求

坚持地勘主业地位不动摇

赣南队成立于1952年,是一支长期坚守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的功勋地质队,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三光荣”传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地勘行业陷入10年的低迷期,大量地质技术人员流失。赣南队为了稳住队伍,组织技术专家日夜奋战,科学立项,推动“永-梅-会”项目启动,在福建永安、广东梅州、江西会昌开展以锡铜铅锌为重点的找矿工作。会昌陶锡坝锡矿普查项目最终得到了原地矿部的支持,获得工作经费400余万元,留住了5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当时全局最大的队属地勘院。紧接着原国土资源部启动大调查项目,赣南队又一次在全局率先为地勘项目组装备台式电脑为主的地质新三件,为即将到来的地勘行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和2004年,江西省地矿局原赣南地调队、原908队、原909队先后重组,成立新的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共有职工3431名。这样一支超大型队伍,要生存、要发展,谈何容易。

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该队提出“地质立队、产业强队、矿业富队、富民兴队”发展战略,坚持以地质勘查为主业,扩大地勘工作的服务领域,同时大力发展矿业经济,加快矿权流转和矿权入股,增加矿权储备和资源占有,大胆涉入矿产资源的开发,此外还先后提出“新型地勘单位”论、“根本”论、“核心”论、坚守阵地“山头”论,但始终坚持“地质立队”战略。重组至今,赣南队虽然已经换了三届领导班子,但坚持地勘主业没有动摇,治队理念一脉相承。

地质勘查雄踞赣南队的主业地位,行稳,致远。大队原总工、现大队党委书记曾载淋给记者出示了一份历年的地勘经费表,从2009年突破5000万元起,2010年~2015年连续突破1亿元,并在进入行业低迷期的最近4年实现6000万元以上的勘查主业收入。

寻求突破

困境中奠定循环发展基础

寻访当年的总工程师苟月明,这位头发已经脱光的老人始终强调项目为本,没有项目一切就无从谈起。赣南队制定了“分析大局发现项目、找准优势经营项目、竭尽全力做好项目、依托项目培育人才、在项目中实现技术与资本结合”的策略路径。矿权是地勘单位重要的财产权、话语权、生存权和发展权。1999年地矿部门开始属地化,该队开始把地勘工作的关注点和立足点聚焦在了“矿业权”上,利用深耕赣南片区50年的区位优势和基础地质资料优势,积极抢登矿业权。仅1999年至2001年期间,赣南队就申报矿业权48宗。

作为“探矿人”,不仅出让矿业权,同时也参与竞拍矿业权,这种经营之道,赣南队可谓第一个吃螃蟹。2001年1月,首宗矿业权“石城县井坑里钽铌矿”转让,使该队获得收益近70万元;2003年江西省第一宗矿业权合作项目“江西省于都县银坑矿田贵多金属矿评价”探矿权及“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牛形坝铅锌矿区”采矿权获批,矿权转让价款达到1300余万元,当年引进湖南三润公司风险勘探资金1500 万元,该队并按20%股份获得参加未来开发的进一步投资和利润分配权益。2003年,赣南队通过参与大余县采矿权拍卖活动,在激烈的竞拍中以303万元依法获得“大余丰兴矿业总站牛岭工区钨矿”的采矿权,开创了“探矿人”花高价钱购买采矿权之先河。多年坚持不懈的矿权意识和经营,使该队到目前仍有矿业权62宗。大队步入“以矿权养矿权,以矿权促勘查,以勘查促突破,以突破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良性轨道。

雄厚的家底让赣南队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重要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的找矿突破及重要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的找矿”这些重要信息,迅速成为赣南队关注的热点。他们以此为基点,在于都银坑、赣县合龙-崇义县淘锡坑争取到整装勘查项目,两个项目不仅取得重大成果,还延伸立项补充勘查至今。2011年以来,赣南队先后实施各类地质项目200余项,发现并探明了会昌淘锡坝锡矿、石城楂山里萤石矿等大型矿床7处,大余牛岭钨锡矿、宁都葛藤嘴稀土矿等中型矿床14处,新发现矿产地60余处。

总工摇篮

在项目中培养技术领军人才

有细心人统计,近十来年,赣南队先后向局属兄弟单位输出了10位总工程师,被称为“总工程师的摇篮”,一批优秀人才在项目一线中得到磨练,脱颖而出。

赣南队队长陈武介绍,赣南队很早就出台《关于加强地质找矿领军暨精英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主要目标是依托地质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和地质找矿重大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采取知识更新培训、在职学历学位教育、招收高校毕业生、实践锻炼、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到2020年,培养具硕士学位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地质领军人才(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0名,培养具本科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地质技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20名,培养具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青年地质技术骨干60名(简称“126”计划)。

赣南队原总工程师彭琳琳告诉记者,“因为区位优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自然资源部赣南老区扶贫项目,稀土、钨、萤石等优势矿种勘查品牌为赣南队提供了天然的培育人才的平台。”依托这些大项目平台,赣南队走出了一条“地质+”的人才培育之路。曾载淋、赖志坚、徐敏林、邓茂春、彭琳琳等,都曾从技术骨干到项目负责再到副总工程师一路成长,最终成为输出型技术领军人才。

注重在经营项目中发现、培养、提升人才技能。该队几任总工都善于在人人都有机会发言的学术探讨氛围中,发现和捕捉技术干部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这一点,彭琳琳最有感触,当他还是一名普通技术员的时候,一次与时任总工程师许建祥关于项目钻孔问题的交流对话,让许建祥发现了这是一棵可培养的好苗子,很快就调他为中央财政项目萤石矿区技术负责,此后又经过了大型稀土矿区、重点整装勘查区勘查项目锻炼,最后成长为全局最年轻的总工程师。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

独门绝技

傲立在红土地上的地质排头兵

占全省1/4国土面积的赣南,素有“稀土王国”和“世界钨都”的美誉。

曾载淋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稀土和钨矿勘查技术与技能是赣南队的金字招牌。由赣南队受托主持编制的《江西省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地方标准已发布,《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也已公示。该队承担的自然资源部评审中心“离子吸附型稀土储量评价模型研究”及与南昌大学等高校、赣州稀土等企业联合申报的深地专项“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技术”项目围绕“稀”正在大做文章。

长期以来,赣南队面向地学科技前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依靠创新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着力培植稀土、钨、萤石、贵多金属等矿种勘查品牌,主动适应地质工作环境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则,引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工作,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专业优势。该队发挥院士工作站平台作用,实施产学研一体化,联合中科院、地科院、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参与科技项目立项申报,积极配合中央地勘基金中心稀土矿产地储备工作,联合申请离子吸附型稀土重点科研专项,通过科研项目不断深化对赣南稀土、钨、萤石等战略矿产资源的认识,提高找矿实战效果,实现了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的双丰收。从1988年7月《江西省新类型重稀土矿床发现勘探及成矿理论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开始,近十年来,地质找矿和地质科研可谓硕果累累:2008年12月《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研究与勘查评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1年12月《江西诸广山地区钨多金属矿评价地质报告》获国土资源部二等奖……

如今,赣南队不仅赢得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业界广泛的认同,章源钨业、润鹏矿业、敛江矿业、世瑞矿产等大型矿业企业都成为赣南队长期互相信赖的合作伙伴,奠定了其在赣南地质的强势地位和品牌优势。

截至目前,赣南队2020年度地质找矿项目正在实施的有34个,项目合同资金总额为8524.51万元,其中新增项目合同金额为6659.38万元。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