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发布2020年节能削煤工作要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年,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结构节能贡献收窄,完成节能削煤目标任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做好今年的节能削煤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为重点,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坚决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统筹协调经济增长与节能削煤目标完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削煤的有机统一和双赢,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削煤目标任务。
一、节能、削煤目标任务
1、节能目标。为完成2020年度及“十三五”省达我市(唐山市,下同)节能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目标任务为:确保完成3%、力争完成4.8%。
2、削煤目标。为完成2020年度及“十三五”省达我市削煤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削煤目标任务为:入统煤炭消费量比2019年削减300万吨。
二、全面落实目标责任
1、分解落实年度目标。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以下简称“县区”)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强度、2019年节能削煤目标完成情况、去产能任务、新上用能用煤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各县区节能、削煤目标任务,并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以下均需各县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在各县区确保完成能耗强度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对新增能耗项目暂停实施置换政策(耗煤项目煤炭替代政策保持不变),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可按计划正常投产,其能耗量结合能耗强度目标完成情况统筹处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搞好监测分析预警。根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坚持规模以上工业用能、用煤月度分析和季度通报制度,跟踪全市及各县区节能、削煤趋势,对目标完成进度慢和不降反升的县区及时采取预警措施,深入剖析原因,找准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提出节能削煤工作措施,确保完成省达节能削煤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
3、强化督导考核问责。组织开展对各县区2019年度节能、削煤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以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减办”)名义予以通报;对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煤炭削减量不达标的县区和重点企业,由市节减办进行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对前三季度仍不达标的,暂停新上项目的节能(煤炭替代方案)审查,直至煤炭消费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再予以取消。落实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对我市列入国家“百家”的重点用能单位(6家企业)、河北省“千家”的重点用能单位(26家企业)和唐山市“万家”的重点用能单位(133家企业)2019年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任务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纳入社会信用记录系统,并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暂停新改扩建高耗能、高耗煤项目节能(煤炭替代方案)审查6个月。(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行政审批局)
三、突出抓好煤炭削减
4、加强政策限煤。严格执行煤炭替代政策,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必须严格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并制定可查、可统、可考的煤炭等(减)量替代方案,在正式投产前全部落实。投产项目要严格控制运营煤耗总量,年煤炭消费量不得超过批准的耗煤总量和年度控制目标,违者依法依规处理。对2020年新增耗煤的项目,严控其新增煤炭消费量;对全市钢铁、焦化等重点工业企业,鼓励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造等手段,大幅降低单位产品和工序能耗煤耗,有效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引导督促发电企业购买使用高热值煤,在不影响迎峰度夏保电和秋冬季供暖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发电机组轮流检修,最大程度降低发电耗煤量,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区域内非化石能源发电和外送电满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唐山市供电公司、各燃煤电厂)
5、推进工程减煤。发挥工程减煤的主体作用,大力化解过剩产能。2020年11月底前,压减炼钢产能605万吨、炼铁产能442万吨、焦化产能25万吨、煤炭产能100万吨,淘汰火电机组25万千瓦。10月底前,完成4台110蒸吨燃煤锅炉淘汰拆除或清洁能源置换任务(以省达目标任务为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6、加快清洁代煤。坚持以气定改、以电定改和先立后破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计划2020年采暖季前,完成全市农村清洁取暖改造64.3359万户,平原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深化完善洁净煤保供体系,按照省洁净煤取暖工作部署,在边远山区和“双代”等清洁取暖方式覆盖不到区域,做好洁净煤安全取暖宣传、推广和劣质散煤管控工作,确保洁净煤充足供应。继续发展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项目,重点推进唐山东南城区和纵横钢铁余热暖民工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7、工业领域。推进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项目建设,在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工艺、装备,推动全市工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落实《河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培育一批省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先进典型,年内争创省级及以上绿色制造工厂5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节能诊断,增加重点行业受益面,促进企业提升节能降耗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8、建筑领域。严格执行城镇居住建筑75%、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项工作,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贯彻落实《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提升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到2020年底,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9、交通运输领域。加快推进水曹铁路等港口集疏运铁路和重点钢铁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全市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新建及搬迁的煤炭、钢铁、电力、焦化等大型工矿企业,以及新建物流园区,原则上全部修建铁路专用线;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达到80%以上。唐山港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运输。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新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达85%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10、公共机构。组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指导5家第四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创建单位通过国家验收。加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质量会审抽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抓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古冶区、迁安市)和产业废弃物基地(曹妃甸)创建工作,督导古冶区、迁安市、曹妃甸按照国家评审通过的《实施方案》抓紧开展基地建设,确保完成创建目标任务。继续推进曹妃甸工业区、河北丰南经济开发区、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等9个园区循环化改造,最终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谋划实施清洁生产项目,以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支持一批对区域污染治理水平有较大提升、对行业示范性强的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六、强化和完善保障措施
12、做好法规标准体系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节能监察办法》和《河北省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河北省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严格执行省六大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能耗限额引导性标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13、加强节能监察。严格按照省统一部署要求,对我市建筑石膏、烧结墙体材料等建材行业,糖、啤酒等轻工行业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发现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处理;开展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能耗超限额企业执行阶梯电价;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和煤炭替代方案落实情况“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查出问题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进行处罚;对2019年下达整改通知书的26家陶瓷企业、6家燃煤发电机组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依法依规处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14、推进区域节能评估。按照省统一部署,在确保完成能耗“双控”、削减煤炭消费目标任务前提下,选取具备条件的区域,探索开展区域节能评估。推行“区域评估+分类管理+能效标准”的节能审查新模式,简化节能审查环节、提高节能审查效率、改善区域营商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
15、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稳步推进我市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建设,2020年底前力争“百家”“千家”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端数据配置到位。对新上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超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全面推广能耗在线监测。(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16、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做好2020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引导,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向社会民众宣传节能知识,提升全民节能意识。通过宣贯节能法律法规、广场布展、发放宣传品等活动,营造全社会节能的良好氛围。组织我市有节能技术改造需求的企业参加全省节能技术改造与服务供需对接会,积极引进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大力传播绿色交通文化,宣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鼓励绿色出行,努力营造良好的低碳交通运输社会环境。宣传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案例,做好公共机构日常节能宣传。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能远程和面授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