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六举措精准服务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中国矿业新闻网 0评论 2020-07-17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化与洛阳市的战略合作,以精准化的地质工作助推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河南省地矿局日前印发了《关于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将从六个方面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

开展黄河流域综合地质调查,助力洛阳建设黄河流域“生态屏障”。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与洛阳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接,部署开展洛阳市境内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本底调查和沿黄流域土壤、地下水、小流域污染调查评价等基础工作,开展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建设黄河流域(洛阳段)自然资源综合大数据平台,争取将一些重要工程纳入国家层面的黄河干流保护与治理规划中。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助力洛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接洛阳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功能定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地质找矿结构,突出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深部找矿、非金属矿产等,重点做好洛宁中河银多金属矿升级勘查工作,遴选熊耳山-外方山、崤山东部地区,加强贵金属、“三稀”矿产、特色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研究。对接国家“深地计划”科研项目,开展矿山集中区深部找矿预测研究,预测800~3000m金、银、钼、铅锌等资源远景,对栾川、嵩县、洛宁等矿产资源大县依托矿产资源拉长矿业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基地的项目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建设城市地质大数据,服务“透明洛阳”建设。积极开展城市地质调查,查明城市地下空间分布、土地质量状况、城市供水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城市自然灾害监测,为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地学支撑。推进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地质环境监测、重大工程运营监测等地质资料的统一汇交管理,建设城市地质数据共享平台,推进地下空间资源信息与基础地理、遥感、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不动产、规划管理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并与国土资源管理主流程有机融合。

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服务“绿色洛阳”建设。谋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洛阳市基本全部位于伏牛山地生态区和沿黄生态带两个主体功能区规划内,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修复工程任务较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先期开展本底调查工作,为后期开展项目立项提供基础性技术依据。协助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行动。优选“三区两线”范围内典型露天矿山,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整治利用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土地治理等统筹推进,开展开发式治理、连片式治理示范工程,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加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深化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单位合作,开展洛阳地区现存尾矿库全面调查评价,构建大中型尾矿库三维模型,建立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库动态数据库,形成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资源节约利用技术体系,建立洛阳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平台。对暂不能利用的尾矿、废渣,研发绿色、安全、节省空间的保护技术和矿山固体废弃物生态破坏与损害阻断技术,为其安全堆存提供技术保障。建立“绿色洛阳”生态环境修复效果遥感监测评价系统。

开展富硒土壤调查和耕地评价,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化。伊洛盆地是国内少见的天然富硒集中区,具备打造全省富硒产业基地的资源条件。要深化富硒资源调查成果,在硒含量高值区内,开展1∶1万精度的土壤生态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将调查区域扩大到其他具备富硒资源形成条件的地区,基本摸清洛阳市富硒土壤资源家底。配合农业农村部门,选择部分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种植村,进行富硒土壤种植基地认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富硒特色土地成为洛阳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一张“新名片”。合作开展土地预审、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推动耕地保护由单一保护向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并重转变。

开展地热资源调查与评价,助力节能减排。加强洛阳市区及县(市)城区、重点旅游乡镇、重大公益项目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协助编制洛阳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伊滨区、产业集聚区为示范区,进行浅层地热能的连片开发利用,促进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协调推进洛阳清洁取暖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和城市集中供暖,促进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破解“煤电围城”,部分取代锅炉发电。□ (周强 郭纬航)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