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建设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以“标准创造价值·低碳统领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近日在京举行。业内专家围绕论坛主题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议和具体路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致辞中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下,我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急需标准支撑。“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标准化工作要研究并构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按照体系框架要求,逐步有序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要着眼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满足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需要,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要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节能、节材、节水及减排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通过标准严起来、高起来、快起来,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吕桂新表示,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是工业领域碳排放大户,面临碳达峰、碳减排严峻挑战,应统筹协调谋划,因地适宜、精准施策,把错峰生产制度落实好,确保顺利完成粗钢产量压减任务。要全面提升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着力培养一批集智能生产、智能运维和智能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工厂,切实提高产品质量、运营效率、设备管理和安全环保水平。要切实增强铁矿资源保障能力,继续推动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信息发布,提高市场透明度;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体系。要研究制定铁矿行业规范条件,规范铁矿管理经营,加大对国内铁矿的支持力度,促进国内矿山企业科学开采、提高产量、增强保障能力;同时,还要促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首席顾问张晓刚分析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在数字技术应用中实现数据互认、标准互认是解决钢铁行业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关键。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着力解决产业技术基础问题,另一方面应重点解决产业质量技术基础问题,即科学实验验证能力问题。要用标准+检验检测结合数字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均等化,实现数据互认;要用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实现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化。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全面分析了新发展格局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新时代赋予标准化工作的新使命以及我国钢铁行业深化标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并详细阐述了如何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标准化支撑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