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 青山绿水新平朔
——中煤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纪实
赵光华
平朔矿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区与平鲁区交界处,矿区总面积376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为大型露天开采煤矿。2012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中煤平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煤平朔”)实行集团化运作。按照中煤集团“两商并进、两业齐发”的战略部署,平朔集团定位为专注煤炭、电力、煤化工、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煤为核心、电化两翼、生态支撑、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矿区修复后的样貌
攻克复垦难题,边开采边造地
晋西北地区自古被称为“关外野人家”,但笔者却在这里发现了一大片平整的土地,遍布着广袤的绿色。站在观景台上,修整好后的田块、泛着翠绿的紫花苜蓿映入眼帘,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庞大的煤田矿坑。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煤平朔把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1985年,平朔公司就专门成立机构,专人负责矿山的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工作。他们开始尝试学习西方的复垦方式,在开采完的土地上大面积种草,但由于地貌环境的问题,植被退化非常严重,第一次尝试复垦没能成功。他们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更加激发了斗志。平朔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攻关,决定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去解决单纯草地复垦模式的土地退化问题。
为了尽快解决当地环境治理遇到的难题,中煤平朔邀请了国内多方团队和专家,希望能够尽早拿出土地复垦方案。最终,复垦团队提出了岩土分层剥离、分类堆放、分区复垦的方式。通过“剥离重构”这个方案,将黄土高原恢复成类似百万年前的“黄土塬”,恢复大面积的平坦地势,将耕地的单块面积增加到300至1000亩,相当于改造之前的10到30倍。
作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缺水的情况困扰着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如何保水保土成了新的难题。基于现实情况,团队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让土地成为隐形蓄水池。他们把每块土地又分成若干小块,呈现一个一个的“田”字形,并称为“畦状整地”,四边高中间低,不让水往外流,这样就减少了地表径流,把有限的水以蓄代排,留在田块里,解决了这一难题。
平朔煤矿将土地复垦纳入整个矿区开采方案,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规划设计和跟踪评估,走出一条“采、运、排、造、复、管一体化”的路子。
从黑色到绿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复垦,平朔煤矿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服务价值明显提升,单就矿区现有的约150万株刺槐,以目前的价格10元/株计算,价值达1500万元。平朔矿区还在安太堡矿内排土场建设了200多座日光温室和17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
记者在中煤平朔节能环保部主任贺振伟的带领下进入生态复垦示范区的核心地标——中煤平朔生态产业园区。一位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以前这个山光秃秃的,没有草,养啥都不行。为了吸引附近农民搞养殖,我们加大了帮扶力度,现在复垦后土地种出的牧草可免费为养殖户提供饲料,羊群有了足够的饲料,养殖合作社社员的收入也翻番,牧草养育了羊群,羊粪作为有机肥还地,畜牧养殖与牧草形成了一套新的生态循环系统。在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复垦土地的循环利用。近年来,矿区先后开展了牛、羊、鸡、猪养殖,土豆、蔬菜日光温室种植以及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等试验,已投入上亿元发展现代农业。目前,矿区以复垦土地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此外,矿区还积极探索‘以工哺农’、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建设绿色矿山,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
从黑色到绿色,不仅需要理念、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每一位平朔人持之以恒的付出。
中煤平朔集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祥生表示:“每年我们用多少土地,就要还多少土地,这成为我们的一项硬指标。矿区总有开采完的一天,希望我们离开平朔的时候能留下一块新土地、一片绿树林。”
夏秋之季,极目远眺,平朔矿区“矿在林中,林在矿中”。数万亩的大型林地、草地、耕地,交互镶嵌,蔚为壮观,百里矿区摇曳在碧波绿浪中。这是近四十年,几代平朔人秉承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持之以恒践行“挖煤不毁环境、让矿山重披绿装”生态理念的结晶。
经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调查,矿区现有各类植物213种、昆虫600余种、动物30余种,矿区生物多样性日益凸显,由于植物繁茂,引来多种动物来此定居,昔日寸草不生的矿区变得绿树成荫、生机盎然。
多年来,中煤平朔集团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完成矿区以及周边区域绿化面积2万亩,复垦土地6万亩,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达95%。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上台阶
200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共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2008年末,中煤平朔集团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平朔矿区生态经济重建及产业链延伸的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平朔矿区生态农业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项目,为平朔建设生态旅游矿区、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和谐矿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案。
2012年,平朔公司被原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确定为绿色生态示范矿区建设单位,被原国土资源部确定为中德合作土地复垦低碳项目实验基地。平朔矿区在对外合作科研的高度、广度进一步得到提升,提升了公司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科学管理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一是建立了14个标准化的野外实践实习点,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普及,不仅融入了专业基础知识,还结合了专业思政教育。二是建立了“矿-市-省-部-校”有效对接、校内外优势互补、满足本科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了从课程设计与实验、综合实习、生产实习到社会实践层级递进,“双师型”培养的教育体系;三是在基地实践教育的支撑下,相关建设经验已在全国同类高校推广应用。
目前,平朔矿区已建成为“矿区土地复垦-山西朔州野外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了“亲近自然、感悟科学”的实践教育场所,开展教学实习累计3000余人次。平朔矿区的采矿复垦一体化模式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矿山修复的“平朔模式”正在全国类似矿区推广应用。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