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安徽省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1-12-14

  ◎  特约记者 洪曙光 通讯员 倪明芳

  安徽省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介会日前举行。会议推广了广德市矿地融合生态修复项目的经验做法,并邀请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商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良策。会上,马鞍山两山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公司、广德市新杭镇和四合乡人民政府与相关企业还签订了矿山生态修复合作协议。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有关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改变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为治而治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积极探索“以用定治”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新机制,出台《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谋划建立市场化修复废弃矿山项目库。目前,已入库项目有60个,其中基本符合“以用定治”理念的项目有14个。

  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本着“以用定治”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探索实现PPP模式——矿山生态修复模式1.0版。在采煤沉陷区治理方面,率先探索实行PPP模式,即政府以财政资金年度返还的形式给予社会资本经济补助,由政府出资方与社会资本方注册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和移交。虽然市场化元素还不够明显,但有利于缓解工程量大、时间紧、财政压力大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矿山生态修复市场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淮北市召开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对淮北市治理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淮北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荣获“中华环境优秀奖”,并入选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二是探索实现自然资源利用模式——矿山生态修复模式2.0版。将因削坡减荷、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等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无偿用于修复工程;确有剩余的,由地方政府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外销售,销售收益全部用于本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同时,将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通过复垦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利用,逐步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通过资源再利用,弥补修复资金短缺问题,但缺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整个废弃矿区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及后续产业引导。

  三是探索实现整合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以用定治”的矿山生态修复3.0版。引入社会资本对矿山修复利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来实施修复工程、优化空间布局、导入相关产业,既实现了科学修复,又助推了当地产业发展,同时也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比如,当涂县政府利用废弃矿坑特殊地貌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建成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游乐园,让曾经“千疮百孔”的矿坑变成“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并获得广泛好评。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共摸排废弃矿山3538个,压占损毁面积2.95万公顷。“十三五”期间,规划修复矿山1549个、面积1.27万公顷,实际修复矿山2516个、面积1.65万公顷,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累计投入资金52.1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21亿元,占比10%;省级财政投入3.41亿元,占比6.5%;市级财政投入2.77亿元,占比5.3%;县级财政29.23亿元,占比56.1%;社会投入11.5亿元,占比22.1%。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