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1-04

  ——从矿业角度解读《“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  本报记者 武海炜

  2021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规划提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将战略资源安全保障列为五大工程之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资源保障目标任务,从合理开发国内矿产资源和拓展多元化供给渠道两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构建稳定开放的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重点矿产开发企业,建设15个以上重点非金属矿高效开发利用基地。大幅提高铁金属国内自给率,废钢比达到30%以上,再生铜、铝产量比例分别达到 35%、20%。

  在合理开发国内矿产资源方面,规划明确要加大铁矿石、铜、钾等紧缺性矿产资源探矿力度,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采取减少矿业固体废物产生的先进工艺和设备,高效集约利用低品位矿,鼓励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及矿山固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线时,与战略性矿产资源区域充分衔接。适当新建高标准矿山,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优化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机制,科学调控稀土、钨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完善矿产资源权益金政策。

  在拓展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方面,规划明确要开发“城市矿山”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大型废钢及再生铝、铜、锂、镍、钴、钨、钼等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金属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构建国家和企业共同参与,产品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矿石交易市场体系,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定价机制。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增强矿产资源全球经略能力。鼓励轻烃等低碳石化原料进口。严格执行再生资源进口标准,推进优质再生资源进口。

  以上措施可谓句句戳中痛点,围绕目前矿产资源保障症结,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为下一步矿业发展找准了航向。

  目前,国内多种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在70%以上。一方面,矿产勘查投入降低导致新发现矿产地减少。根据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数据,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资金从2012年414.1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82.47亿元。其中,社会资金从2012年占总量的60%下降至2020年的31.9%。由于矿产勘查投入的持续下降,2015年至2019年与2010年至2015年相比,石油、铁、铜、钾盐、萤石等23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幅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值。目前需求旺盛的锂、铁等多种矿产都可以采取回收利用的方式促进供给保障。以废钢回收利用为例,废钢炼钢与铁矿石炼钢相比,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节约水和能源,还可以减少“三废”排放。据国际回收局统计数据,近50年来,全球生产的粗钢40%左右是由废钢铁炼成的。我国“十三五”期间平均废钢比为18.3%,与国际水平36%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更是有很大差距。

  面对能源转型带来的矿产资源需求攀升以及逆全球化趋势带来的资源供应风险,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规划贴合国内资源保障现状,多部门、多方面发力,提出的三方面规划前景值得期待,也是行业下一步发展重心。

  一是政策层面。针对目前业内关注度较高的一些问题,规划作出正面回应。可预期的是,接下来政策修订将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促进矿业繁荣发展,这对矿业开发是利好的消息。

  二是市场层面。铁矿石等矿产定价权缺失,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由来已久。规划提出完善矿石交易市场体系,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定价机制。这需要多方努力,但市场问题还需要市场化手段解决。推进提升议价能力,恐怕主要是在政府引导下,统筹指导国内矿业企业提升竞争力,规范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增强资源定价话语权。

  三是技术层面。目前国内固废利用水平与规划提出目标尚有很大差距,低品位矿冶炼成本也较高。技术的提高将是实现“十四五”降本增效和铁、铜、铝等循环利用目标的关键。下一步,科研机构应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先进工艺和设备研发力度,促进国内矿产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