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告别危房 梦圆安居
◎ 特约记者 洪曙光
“几十年的梦成真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过日子了!”1月21日,冒着刺骨的寒风,记者随安徽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简称化勘院)春节慰问组一行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秀山文苑小区,走进今年已75岁的困难职工吴风春的家。他环顾着宽敞明亮的客厅高兴地对记者说。
吴风春和妻子高素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慰问金和红灯笼,打开送来的春联,笑得合不拢嘴。看到记者带着照相机,吴风春风趣地说:“用高级相机帮我们照张合影。”记者迅即打开相机,连按快门,留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安置小区
一阵寒暄后,吴风春招呼大家落座,含着激动的泪水对记者说:“院党委真是我们职工的贴心人。”
“想想在向山时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高素兰接过话茬说,“去年春节搬到这里后,我这脑梗的毛病也恢复得特别快。”
高素兰口中的向山是远离市区的化勘院向山基地棚户区。女儿吴敏说:“从那里到向山镇街区步行要半小时。区内路面坑坑洼洼,房子破漏,上学、看病、买菜、洗澡、用厕等都很不方便。一下雨就要拿脸盆在屋内接水。”
吴敏还介绍,过去她姊妹4人住在市区,离父母相隔20多公里,照顾老人很不方便。现在她和妹妹只要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父母家。
据了解,向山基地棚户区是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的职工宿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地质勘查单位处于发展低谷,普遍存在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欠账多、职工住房不足等问题。化勘院尤甚,自1985年后没有新建职工住房,而且截至1998年12月31日取消福利分房政策前,因资金困难也未能及时兑现一次性住房补贴。新进的职工就一直住在宿舍里,年积月累有近300户。
“群众利益无小事,安居工程是民生的大问题。” 化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向山基地坐落于马鞍山市向山镇北隅,距市区10余公里,占地约87亩,基础设施差,且大多数为危房,不仅管理十分困难,脏乱差的局面令人揪心,而且一到汛期和遇上大风大雪天,住在危房的职工都得转移。2018年以来,化勘院两任班子接续干,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终于赶在春节前,使227户符合条件的职工分两批搬迁上楼,或选择货币化安置,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
2017年11月中旬,正值化勘院上任领导班子组建不久,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党组第二巡察组进驻化勘院,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全面巡察后,于2018年1月11日召开反馈会,指出了该院存在3个方面共13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6点指导意见和建议。其中,向山基地棚户区改造问题列民生问题之首。
巡察组召开反馈会后,院党委当即召开党委会,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安排整改工作,草拟整改方案,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针对棚户区危房改造项目,在马鞍山市、区两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化勘院成立棚改领导小组,并与雨山区成立联合办公室,一面入户摸底调查,宣传棚改政策,推荐住户职工代表,组织棚改办工作人员与职工代表先后前往兄弟单位调研,学习借鉴棚改做法,一面申报向山基地棚改项目,请求纳入2018年马鞍山市棚改计划,棚改经费列入安徽省财政2018年财政预算,并很快取得马鞍山市自然资源、住建、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复。
2018年底,75套80平方米户型、34套108平方米户型安置房正式落户秀山文苑小区,符合化勘院第一批解决条件的188户,除79户选择货币化安置外,其余选择产权调换安置全部入住。
2020年4月,化勘院现任领导班子组成后,接过前任接力棒,一路奔波,于今年春节前,使符合第二批解决条件的39户全部入住楼房。
与此同时,为体现“居者有其屋”的要求,对于现租住在向山基地公有住房,一直交纳房租费,但不符合纳入房改条件的职工或遗孀,化工院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进行相应的安置、帮扶和奖励。
据介绍,化勘院一是对该所公有住房是唯一住所的职工或遗孀,按照每月500元的标准发放租金补贴,一年一审核,帮助其改善住房条件。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搬离现租住公有住房的,可参照棚改政策,享受搬家费、搬家奖励、移机费、室内装饰补偿等。二是所居公有住房非唯一住所的职工或遗孀,在规定时间搬离现租住公有住房的,可参照棚改政策,享受搬家费、搬家奖励、移机费、室内装饰补偿等。
“院党委把每一位职工都当成是心头肉。”在困难户赵明全家,面色红润的他感慨地对记者说,他因胃癌实施胃切除都20多年了,原来住在40多平方米的破旧宿舍内,看病和身体调理都得不到很好地保障,现在只花几万元住上了80平方米的楼房,啥都好了,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现在这里的房价达到8000元一平方米,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赵明全说:“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