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新康村的第一个年,够味!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2-14

  ◎  特约记者 秦锦丽

  2022年1月31日,除夕。兰州新区新康村冷嗖嗖的空气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烧肉味和酥油茶味,小广场上,身着盛装的藏族村民跳起了锅庄舞,将新康村迎新春、谢党恩活动推向高潮。

  从腊八节开始,新康村就进入了迎春节的节奏。先是给80岁以上老人送汤圆,接着给3岁以下婴幼儿送奶粉,再是给每个家庭送对联和常用药品。1月24日,寒风挡不住,三四百名村民穿上节日盛装,汇聚到村里的小广场,挥舞着小红旗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提前向全国人民拜年:新春快乐,扎西德勒!

  “唯有这样才能表达我们的感恩,传递大伙儿在兰州新区新家园过第一个春节的喜悦。”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那有布如是说。

  为避险高层决断

  新康村,甚至还没来得及被印制在兰州市地图上。这里地处闻名的甘肃引大入秦灌区秦王川盆地东南端兰州新区西岔镇,距中川机场10公里,距省城兰州70公里,是2021年8-11月来自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的850户、3495名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分7批次迁入后,经民政部门批准新成立的行政村。这件大事被誉为甘肃省2021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远在千里之外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海拔1173米-4504米,是全国地质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5·12”汶川地震后,与之接壤的甘南州也成了重灾区。现如今舟曲3000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内,地灾隐患点多达1162处,全县一半人口生活在地灾危险区。去年春节前后,相继发生的立节镇北山滑坡和果耶乡磨里村、果耶村滑坡再鸣警钟,440户1870人生命安全和2.44亿元资产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甘肃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专题会谈,并迅速展开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研究。

  “如何摆脱年年防灾、年年遭灾、年年担惊受怕的魔咒?各级政府算了四笔账: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账’、治理和搬迁效益的‘经济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长远账’、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环境承载的‘生态账’,认为对47处严重地灾隐患涉及的1万余人实施避险搬迁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舟曲县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方式。”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说。  

  冥冥之中似有安排。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甘肃省就实施了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把发源于青海省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秦王川地区,从此大地得润,万物鲜活,秦王川老百姓从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水吃饭——这就是引大入秦工程。这项工程是甘肃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造福了偌大的秦王川,也给兰州新区的发展和今天舟曲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打下伏笔。

  严细实部署搬迁

  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兰州新区调研后,看准了这片土地,作出舟曲群众搬迁安置此处的决定。经多方酝酿、反复修改完善后,2021年6月,甘肃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分期实施、先急后缓,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思路,计划分3年向兰州新区搬迁安置3107户、12415人。

  甘肃省成立了省领导任组长,21个厅局和甘南州、舟曲县、兰州新区为成员单位的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南州和兰州新区及各成员单位靠实责任,以“严、实、细”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搬迁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搬迁户原住房拆旧复垦和年底前850户搬迁户房屋质量、建设进度、群众思想稳定、后续服务管理、土地保障等工作;指导舟曲县、兰州新区加强衔接沟通,确保迁出地输送和迁入地承接工作无缝对接。抽调8名工作人员先后26次到舟曲县、兰州新区现场调研督导。搬迁过程全程参与,搬迁前逐户核查,搬迁中现场办公,搬迁后逐户回访,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各成员单位限时整改解决。甘南州、舟曲县抽调12名工作人员成立兰州新区舟曲综合服务中心,提前准备迁出迁入各类政策衔接转移接续和搬迁接洽工作。兰州新区管委会成立舟曲移民搬迁工作办公室,从住房、取暖、就业、入学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

  2021年8月7日,第一批搬迁启动。舟曲县举行隆重欢送仪式,43辆大货车列队出行,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搬迁运送总指挥,带头押车。甘肃省搬迁办与舟曲县100余名工作人员随行护送群众、进行疫情监测防控、指挥物资装卸、负责车队联络和服务。

  “从8月初到10月下旬分5批搬迁。每搬一批,舟曲送、兰州迎,一路行程都精心安排,共向兰州新区搬迁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组的850户3495名群众,超额完成全省2021年770户2960人的搬迁任务,且全部做到安全、平安,无一上访。”兰州新区管委会舟曲搬迁办的胡学文颇为感慨地说。

  有保障安居乐业

  搬得来,还需住得稳、吃得香。妥善安置、做好后勤保障尤为重要。记者走访得知,搬迁办积极推进优惠政策落实,组织各专责人员积极与兰州新区西岔园区对接,有序做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救治、社会救助等档案收集、移交、衔接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正常享受兰州新区相关惠农政策。组成工作专班积极与兰州新区对接协调,以“先入学后入籍”方式解决529名随迁子女入学入园问题,每天早中晚有校车到家门口接送。

  此外,他们积极与兰州新区土地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兰州锦亿圣服饰有限公司等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优先安排部分有强烈就业意愿的群众就业;共协调举办6次招聘会,提供91个工种1543个就业岗位。3495人避险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2165人,目前就业务工人员达到1509人,就业率达69.7%,月工资达到3000-6500元。

  今年47岁的韩小林8年前因一场意外,导致腰部受伤压迫神经,行走不便,在老家靠开小卖部为生。搬迁到兰州新区后,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第一临时党支部积极对接,让韩小林在家门口的一家服装厂就业。“第一月是剪线头,第二个月开始跟着师傅检验货,按件计工资,一个月有将近两千块收入,在家门口就业还管吃管住,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特殊关怀和帮助。”韩小林说。

  “55岁到70岁的这批人是搬迁人口中的重点,这批人安稳了,那就全部安稳了。”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搬迁办负责人说。为此,搬迁办一直督查这批人的安置工作。经那有布书记等与新区农投公司对接,通过自愿报名,共有50人左右被安置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公司浇水锄草。68岁的韩长生说:“真的没有想到我们这些60岁左右的老年人还有班上,一天能挣一袋白面。我还当上了绿化队的大队长。我们分了4个组,从去年9月8号开始干到12月底,一共是挣了60多万元,平均每个人一万多元。票子揣到兜兜里,心里就踏实了。”

  韩长生唯一遗憾的是他106岁的老母亲新生活才过90天,就寿满天年,于2021年11月8日安然辞世。几弟兄一致同意,将母亲葬于兰州新区的公墓。活着生活于厮,死后葬于厮,韩长生等舟曲移民新的家族历史自此肇始于兰州新区。

  头上裹着一块粉头巾的罗忠仙,面对记者一点儿也不难为情地撩起衣服露出后腰说:“我的腰常年干重活落下腰肌劳损,干不成重活,现在给我安排的活就是打扫卫生,一个月收入有1700元,好着呢。”她去年9月份从果耶镇搬到新康村后,被安置当了保洁员,每日负责打扫A6至A9区域的环境卫生。

  年仅28岁的王红燕身着长裙,清瘦苗条,双瞳剪水,下颌线很美。据说她曾在广东珠海、深圳等地打工,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后来被父母“骗”回家嫁于当地,接连生了两个娃后,她觉得再也走不出大山,一度对生活绝望,成天哭鼻子。记者问:“现在还哭不哭?”她扑哧一声笑了:“现在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顾得哭。心情和大门外的马路一样宽阔舒展!”搬到新康村后,在亲人们的资助下,她在自家院子里盖了板房,办起了小商店。第一个月虽然才挣了1000多元,但她心里美滋滋的。“终于可以自己挣钱了,今后生活有奔头了。”她整理了一下裙摆说,“过去喜欢裙子,但成天爬山下山不方便,现在就可以美美地穿了。”

  “这些天办公室来了几拨儿送锦旗的。看,这都是村民送来的。”顺着舟曲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廖永文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视搬迁群众为亲人,服务人民情深似海”“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恩重如山”,每一句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包括现年58岁的廖永文,在12年前舟曲那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家被冲走,老伴和岳母被冲走,他自己也在鬼门关绕了几圈。危难之际,是用中央领导同志的车将他送至宝鸡医院才救下命,至今全身做了80余次手术。他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舟曲的今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康村,更没有我自己。”

  冬日的新康村一排排房子整齐划一,气势恢宏。街面上设有便民警务室、卫生服务站、社区管理站,村巷里开着60多家小店小铺,俨然像一个小城镇。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门口都挂起了灯笼、贴上了春联,人人脸上写满笑意、嘴上念着感恩。街巷里飘过一股又一股香喷喷的蒸煮烧炖美味。这新康村的第一个年,够味!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