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漫谈 | 矿山里的“都市白领”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今年全国两会上,智能矿山又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智能,是新时代矿业新形象的一个方面,也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对于经历过上世纪采矿工作的人来说,“采矿”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个体力活、危险活。新时代,科技赋能一改矿工的工作环境,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手持一杯咖啡,眼观数控大屏,采掘一线设备数据经5G网络不断汇聚在指挥中枢,地下“金山银山”不断涌向地面。
不错,这就是新时代的智能矿山。一键启停、远程集控、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这些曾经活跃在科幻小说的场景,如今成为了很多矿山的标配。
在党的领导下,矿山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近500个、其他类型矿山达到初级智能化程度的达到50%。
在山西晋能控股集团同忻煤矿公司数百米井下高大耸立的自动掘进设备代替了人工采煤,在宽敞明亮的中控平台,身着整洁工服的矿山“白领”只需轻轻按下一个按钮,既可实现地下采煤的自动支护,自动掘进。如果井下智能采掘让矿工从地下解放到了地上,那么人工智能和孪生工厂则是让选厂的值班工作,不再长时间的浸入于嘈杂的选矿车间。在河钢矿业公司中关铁矿,智能集控中心被誉为该矿“生产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和分析来自各生产系统的监控操作信息,将控制模式由传统的人员现场值守变为智能运行,实现了生产可视化、决策科学化和功能上的一键操作,让职工在安静的温控办公室里监控着车间的“一草一木”。
“挖掘机采矿、矿卡运输”就像在玩电脑游戏,在国家能源集团大雁公司工人们每人坐在特制的“驾驶室”里,带上VR眼镜,如同身临其境,操控着远在数公里以外的挖掘设备,精准地把每一方矿石装上停泊在附近的无人矿卡。满载矿石的无人矿卡则经过提前规划好的路线,实现自动启停、避障、转弯等动作,驶向既定的目的地。
虽然我国矿山企业智能化升级已经取得很大进步,矿山企业智能化的脚步走得越来越稳。“以人为本”,实不实效,智不智能一线矿工说了算。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