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童金南:将中学“地理”课改为“地球”课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3-09

  ◎  本报记者 刘盼盼 蒋铭君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提交了《关于将中学“地理”课改为“地球”课的建议提案》,建议将我国当前中学“地理学”课程改为“地球科学”。

1.pn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建议

  童金南表示,去年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增加有关地球和生命演变历史知识的提案》得到教育部等部门的重视,并收到新的中学生物和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通过多次组织多种层次的研讨活动,包括相关领域的大学老师、研究生、大学生等群体,发动部分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对中学师生和社会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得到了一些重要认识和启示。经过分析发现,一是“数理化天地生”都是传统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小学教育和全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基础。二是从学科体系上来看,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海洋学、气候学等,而地理学只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三是我国中小学地理教学历史始于清末“癸卯学制”,有格致、地理、博物等学科,包含地球科学内容。因此,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将地理学改为地球科学,重新进行教学内容组织。

  童金南建议,中学“地理学”课程改为“地球科学”,这在学理上更符合当前中学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在内涵上更贴合当代科学发展的基础知识需求,在战略上能更好地服务于“宜居地球、健康地学”建设,从地球系统整体的角度践行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发展思想和世界观。

  为避免受制于学科的内涵发展,他还建议,中学课程名称直接使用“地球”,主要介绍人类生存家园——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来龙去脉及演变规律、地球与人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其中小学和初中以客观事实和现象及其实践观察为主,高中着重时空动态分析和人地关系启迪。希望教育部立即组织地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开展研究,重新构建中小学相关内容体系,并与当前高校相关专业知识内容有机衔接,要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及小康社会广大干部群众对地学知识的基本需求,做好中小学知识规划布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