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人大代表共话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
◎ 本报记者 李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如何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一业独大”转向“多元支撑”
“平顶山是一个因煤而兴、因煤而立的传统工业城市。近年来聚力产业转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发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平顶山市委书记张雷明说,平顶山市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坚持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推动产业体系由“一业独大”转向“多元支撑”。
此外,坚持以“中国尼龙城”为龙头,做大做强尼龙新材料核心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电气制造和特钢不锈钢两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煤盐化工、绿色食品等多元特色产业,“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格局加快成势。
张雷明介绍,目前,中国尼龙城已落地企业(项目)200余家,各类尼龙新材料产能达200万吨,千亿级尼龙“航母”正强势崛起。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安徽铜陵市靠工业和制造业起家,也必须靠工业和制造业走向未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表示。
铜陵着力推动铜矿山、铜加工、铜冶炼三项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做足铜加工的大文章。丁纯表示,铜陵将坚持一手锻长板,抓住铜、延伸铜,推动传统产业往高端环节走,做强做优首位铜产业;一手补短板,不唯铜、超越铜,推动新兴产业往核心环节走,打造“133”先进制造业集群。即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1个首位制造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专用装备、绿色建材3个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新能源3个具有优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集群,形成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梯度互补、深度融合、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推动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刚表示。
李刚介绍,六盘水作为老工业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煤、电、钢、材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和其他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一样,面临着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去年,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达1473.65亿元,较上年增长8.2%。”李刚介绍,围绕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六盘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稳根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调结构,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强支撑,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助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刚表示,六盘水将用好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新路径,为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阳泉市委书记: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先行之地
“阳泉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等能源产业占比高,必须发挥好这一优势,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阳泉市委书记雷健坤表示,阳泉市将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先行示范。
雷健坤称,近年来,阳泉市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190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3%以上。同时,阳泉市加快矿山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华阳集团与华为公司联手建立5G智慧矿山联合实验室,新建在建矿井推广5G+智能矿山,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能源保供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按照“先进煤电+新能源+储能电站”的总体思路,阳泉市大力改造提升火电机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截至目前,盂县裕光电厂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正式投用,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基地建成运营,全市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达到30%。同时,阳泉市正在抓紧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到“十四五”末,阳泉有望成为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