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3-24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国家发改委3月23日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以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规划》在部署4项重点示范任务中强调,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不断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合理布局发电领域多元应用。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施。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煤制油气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促进高耗能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生产源头上加强管控,严格限制化石能源制氢、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赋予了氢能清洁低碳这一关键属性。扩大清洁低碳氢能在用能终端的应用范围,有序开展化石能源替代,能够显著降低用能终端二氧化碳排放。氢气是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如,作为还原剂,在冶金行业替代焦炭;作为富氢原料,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工艺流程替代化石能源等。通过逐步扩大工业领域氢能应用,能够有效引导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针对推动氢能产业清洁低碳发展,王翔强调,将着力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针对当前国内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还未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部分技术装备与国际一流水平尚有差距的产业现状,王翔表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持续加强全产业链技术装备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加快氢能创新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有效支撑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

  据了解,目前,在氢气制备方面,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八成,氯碱、焦炉煤气、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占比约两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就目前情况看,可再生能源制氢虽然体量不大,但发展态势较为积极。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